首頁>檢索頁>當前

上好民族地區(qū)高中語文課的“研—思—踐”——以普通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3-01-10 作者:劉洪鳳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民族教育》

2021年秋季學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高中一年級開始使用統(tǒng)編教材,這對教師教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教師把教學實踐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結合起來,實現(xiàn)學生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提升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民族地區(qū)語文教師要想上好語文課,需要認真研究教材、結合當地學情來制定教學方法。對此,筆者以普通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為例,從培育學生人文精神入手,在單元課堂設計方面做初步嘗試。

分析學情,尋找教學支點

培養(yǎng)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是搭建語文學習思維橋梁的關鍵。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區(qū),語言環(huán)境復雜,多個語言表述模式與表達范圍交織,對學生學習語文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加強學生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學習,解決交流溝通中的基本問題,是應對語文難學這一教學困境的重要途徑。那么,交流哪些內容?溝通什么思想?培養(yǎng)什么樣的素質?彰顯什么樣的精神?就要從教材中找。

統(tǒng)編普通高中語文教材的編寫思路是“突出正確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注重發(fā)揮語文課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功能,提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在準備普通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的授課內容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一單元分為三課,共收錄8首古詩詞,涵蓋不同體裁的古體、近體詩詞。由于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是以人文主題為線索,這三課教學就不能脫離人文主題所圍繞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責任擔當”三大主線。結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應的“文學閱讀與寫作”這一學習任務群,可以確定從閱讀與寫作角度進行具體教學的方式,并依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的“語言架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大學科核心素養(yǎng),針對班級內學生語言能力有待提升的學情,以“語言架構與運用”為立足點,把本單元學習任務確定為:寫一篇主題為“生命的詩意表達”的文學短評。

學生在文學短評寫作的過程中,需要先閱讀再進行寫作,對具體的文學作品進行分析和評價。同時,文學短評字數靈活,可寫作的角度眾多,為學生提供了極大的選擇性,讓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引導學生完成本單元學習任務,能夠實現(xiàn)四大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融合培養(yǎng)。

了解生情,思考單元教學路徑

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不僅在于分析學生的學科知識和能力,還要了解學生的生活角度、生活經歷,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在以往的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的知識占有量有限,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時,需要補的功課很多,尤其是學習古文,這一弱勢更加凸顯。再加上,統(tǒng)編普通高中語文教材注重群文閱讀,如果不能適時轉變教學方式,學生們的語文學習將會難上加難。

“單元8首詩,我們應該怎么預習?”“這么難的古詩,老師不逐字仔細講解,我們怎么理解呢?”要解除學生的困惑,首先要幫助他們找到閱讀方法,樹立起學習自信心,對此,可以做以下三點設計:

一是知人論世。作者的生活時代及創(chuàng)作背景決定了作品的創(chuàng)作風格,因此,引導學生先按照時代給作者分類(如表1),讓學生先了解時代特征,繼而掌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就不難把握作品的主題思想了。本單元的三課就是按照時代劃分的,學生利用工具書查找、了解作者,操作起來簡單,答案容易找到,對樹立學習自信心有很大的幫助。

二是鑒賞“四看”。古詩詞意蘊深永,婉轉回環(huán),鑒賞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教會學生運用一些鑒賞技巧是很有必要的。面對一首詩,“一看”作者,根據他的時代背景和寫作風格來判斷這首詩的主題思想。以《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為例,作者辛棄疾處于南宋王朝,這一時期的文人大多是愛國詩人,絕大多數作品都表達了收復失地、恢復中原的愛國情感,辛棄疾更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上馬馳騁疆場,下馬詩文安邦。引導學生先了解這些內容,再理解辛棄疾的作品便少了許多困難。“二看”題目,題目高度濃縮了詩歌內涵,往往點明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對我們快速理解詩歌內容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學生帶著這些已知信息去鑒賞這首詩將變得更加容易,更能激發(fā)出學習信心。“三看”關鍵詞,即能夠體現(xiàn)作者情緒變化、思想動態(tài)的詞。例如,杜甫的《登高》,關鍵詞有“悲”“獨”“艱難苦恨”,這幾個詞是作者情緒的迸發(fā),是作者境遇的概括、情感的濃縮,如果學生能找到這幾個關鍵詞,把握詩的主題思想就得心應手了?!八目础弊⑨專蟛糠止糯姼韬竺娑加小白ⅰ?,“注”的內容多數包含詩歌寫作背景或者暗示主題思想或者交代事件,學會看“注”對學生正確鑒賞詩詞有很大幫助。

三是識別表現(xiàn)手法。古詩詞鑒賞最重要的一步是識別表現(xiàn)手法,但表現(xiàn)手法有幾十種之多,如果在講課時和盤托出,學生一時間難以消化,容易滋生畏難情緒,影響后續(xù)學習。對此,可以教學生如何識別幾種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例如修辭手法、情與景的關系、虛實結合、動和靜的關系、用典、象征等。讓學生在鑒賞古詩時養(yǎng)成“看詩必辨手法,思考手法用意”的學習習慣。

注重實踐,全力打造多彩課堂

為了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除了根據學生能力設計課前預習任務外,還應該重視課堂上的實踐性,讓學生通過輕松的方式體會學詩的感受,自然而然地完成文學短評,并用多種形式表達出來。

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小組學習、討論、交流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分組交流,能夠增強他們的團隊意識,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相互提醒、共同進步,在協(xié)作中學習知識、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夢游天姥吟留別》《登高》《琵琶行》時,設置“與詩人結伴同行”的學習任務:請通過小組合作、大聲朗讀、反復體會,走進李白的夢里,與他共游天姥山;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領略蕭瑟秋江之景;赴白居易的潯陽江頭,聆聽琵琶的回響(可以參照課下注釋、工具書等方式解決讀音、句意等問題)。對民族地區(qū)學生來說,解決基礎性理解問題,是學習古詩的首要任務,這項學習任務的設計意圖就是讓學生明白把握古詩詞內容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前提,讓學生分組探討不同詩體的感情抒發(fā)形式。引導學生回顧作者生平經歷,從而感受詩人在不同價值觀下的人生價值追求,激發(fā)進一步學習的興趣,變被動求知為主動求知,保障學習質量。

同時,還可以設置“看經歷暢談追求”的學習任務:1.總覽三首詩,研讀主旨句,用一個詞概括詩人情感的共同之處(明確:失落)。2.總覽三首詩,分別用一個詞,概括詩人情感的不同所在(明確:個人際遇、憂國傷時、同情他人)。3.你更贊同哪一種追求?談談自己的看法(明確:“小我”可以存在,但不足??;“大我”才是人生追求真正的價值所在)。這項學習任務的設計意圖是緊扣教材培養(yǎng)學生“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責任擔當”的核心,發(fā)揮語文教材的鑄魂培元作用,這也是語文教師的使命與責任所在?!拔幕瘽櫧笔切聲r代黨的治疆方略重要內容之一,而教師是具體執(zhí)行者,語文教師更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要把心懷家國、立德樹人融入課堂的方方面面,把正身求真的思想滲透到教育教學言談舉止,貫徹進課堂學習的字里行間。

以自由組合的方式完成話劇表演。表演的前提是熟悉劇本,表演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演員對角色的揣摩是否到位,這些要求都將極大地促使學生主動探索、研讀、交流古文。另外,演出成功后的成就感,也有助于緩解學生對學習古文的畏難情緒,激發(fā)出更多學習新知識的渴望,為樹立文化自信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短歌行》《歸園田居》的教學中,可以設置“體會不同生命個體的價值追求”的教學任務。帶領學生在通曉詩意、熟悉語言、掌握技巧、體會情感的基礎上,通過話劇表演的形式,更有代入感地感受不同價值觀下的價值追求,引發(fā)對自身價值追求的思索。

例如,設置“曹操與陶淵明的相遇”話劇表演:東漢末年的一代梟雄曹操與東晉末年的田園大師陶淵明在某個時刻相遇了,他們將開啟怎樣的對話呢?請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自行查找相關資料,也可以大膽想象或引用相關詩句創(chuàng)作話劇,并自由尋找搭檔,合作構思劇情,完成課下互相表演后推薦出兩組在課上完成話劇表演(可脫稿表演,也可對照劇本臺詞進行表演)。話劇表演的設計意圖是鑒于死記硬背古詩詞對民族地區(qū)學生來說困難比較大,強行讓他們參照注釋理解全文容易導致他們喪失學習自信心與動力,而利用青少年的表演欲強、想證明自己的特點,讓他們自己設計劇情并表演,能夠有效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生準備話劇的過程,實際上也是熟悉詩詞內容、識記詩句的過程。在話劇表演中,學生以較輕松的形式,走進詩人的內心,感受詩人的價值追求,有助于引發(fā)對“不同生命的價值追求”的深入思考,認識到生命個體的多重選擇。

此外,也可以設置“曹操的積極入世、想建功立業(yè)、一統(tǒng)天下與陶淵明的歸隱避世、樂在田園、逍遙快活相比,你更想成為哪種人?為什么?”的討論,引導學生通過兩位詩人不同的人生選擇,辨別逃避責任與淡泊名利、傲岸高潔的區(qū)別,認識到價值觀的決定作用,從而思考應該樹立什么樣的價值觀?應該有怎樣的人生追求?在深刻思考中不斷提升文化精神和人文素養(yǎng)。

民族地區(qū)語文教學要結合學情、生情深入研究教材,思考制訂操作性強的預習計劃,開展實踐性強的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在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中不斷提升學習興趣和人文素養(yǎng),不斷積累知識、深刻思考,打破語文難學的困境,發(fā)揮出語文課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

(作者:劉洪鳳,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哈密市伊吾縣中學)(《中國民族教育》2023年第1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bbag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