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幸福與奮斗關系問題是勞動教育的核心議題

發(fā)布時間:2024-06-27 作者:何云峰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人民教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勞動和勞動教育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diào):“黨中央經(jīng)過慎重研究,決定把勞動教育納入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體美勞’的總體要求。”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nèi)容,要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系統(tǒng)加強勞動教育。2021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明確把“勞”寫入黨的教育方針。勞動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共同形成了“五育”并舉的育人格局。與此同時,學術界也對這些重要論述的精神進行了多維度深度解讀,并且展開了勞動教育基礎理論的學術探討。學界的眾多解讀和探討對于推動勞動教育實踐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不過,勞動教育的一些基礎問題仍然存在有待繼續(xù)深化和拓展的空間。比如,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diào)“幸福是奮斗出來的”,但是現(xiàn)實中有的人卻認為“躺平”“佛系”“無欲”更幸福更快樂。面對這樣的個人人生選擇,勞動教育研究者似乎沒有很好地說明幸福與奮斗究竟是什么關系,也就是艱苦的勞動付出是否是幸福的對立面?幸福的本質(zhì)究竟如何理解?享受快樂等于幸福嗎?如此等等。

一、勞動教育要與幸福關聯(lián)起來

從思想根基上說,勞動教育的目的本身包含著其與幸福的必然聯(lián)系,甚至可以說,勞動教育應該被看成主要是一種正確幸福觀的教育。

勞動教育不僅要成為“五育”之一,更要有正確的思想作為理論基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與幸福、勞動與創(chuàng)造關系的重要論述以及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理論是開展勞動教育必須遵循的思想理論資源。黨的教育方針提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目標,整體上都是要求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總體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通過各種措施和方式,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牢固樹立熱愛勞動的思想、牢固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習慣,為祖國發(fā)展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勤于勞動、善于勞動的高素質(zhì)勞動者?!?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 SimSun; font-size: 16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2em;">[1] 從這一點來說,勞動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勞動而開展勞動教育,更主要的是要與人的存在價值和目的本身聯(lián)系起來。

人的存在目的是什么?歸根到底是一個幸福問題。只是馬克思主義所理解的幸福不是一個物質(zhì)主義或享樂主義的概念,而是一個奉獻的概念,為人類幸福奮斗的概念?;蛘吆唵蔚卣f,馬克思主義所理解的幸福是一個人的本質(zhì)概念——即為了“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馬克思說:“在選擇職業(yè)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不應認為,這兩種利益會彼此敵對、互相沖突,一種利益必定消滅另一種利益;相反,人的本性是這樣的:人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達到完美。”[2] 馬克思的這段話表達得很清楚,幸福不是為了自己吃得好穿得好,而是為了人類幸福,同時也促進自身全面發(fā)展。

在勞動教育過程中,要引導廣大學生真正把握幸福是為了“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的馬克思主義基本思想。這包含著要讓學生能夠基于勞動付出去理解什么是人、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幸福的標準、什么是幸福人生。離開了人以及幸福的本質(zhì),勞動教育的立德樹人目標就無法實現(xiàn)。從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各自分工來看,勞動教育與幸福聯(lián)系起來,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其獨特性。德育的核心是正確政治立場和獨立道德人格的塑造;智育的核心是自主能動主體能力的成長;體育的核心是為了健康體魄;美育的核心是審美認知和判斷力的提升;而勞動教育的核心則是追求和創(chuàng)造幸福能力的全面培養(yǎng)。換句話說,“五育”中其他“四育”都是各有側(cè)重,唯有勞動教育關注的是生活中對所有“四育”結(jié)果的綜合運用和體驗,關注的是一個人如何運用其他“四育”的成就去選擇、創(chuàng)造和享受真正的幸福生活,是對德智體美方面的教育成效進行立體化檢驗。

總之,勞動教育只有與幸福關聯(lián)起來,并且必須把幸??闯墒菫榱恕叭祟惖男腋:臀覀冏陨淼耐昝馈保鸥臃掀淞⒌聵淙说囊?。

二、勞動教育要說清楚幸福與奮斗的內(nèi)在關聯(lián)

僅僅把勞動教育與幸福關聯(lián)起來還不夠。勞動教育還要說清楚,真正的幸福是從哪里來的。幸福的概念從古至今都在討論,不同的思想家各有見地。不過,只有立足于勞動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正如

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人生在勤,勤則不匱?!腋2粫奶旖?,美好生活靠勞動創(chuàng)造”[3]

關于勞動教育的各種規(guī)范性文件雖然都強調(diào)勞動教育要“組織學生參加勞動實踐,出力流汗”,但是都明確要求以注重“磨煉意志,培養(yǎng)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zhì)”為目的。而正確的勞動價值觀首先就包括“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4] 的基本價值取向。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diào)要在廣大學生中和全社會“弘揚勞動精神”[5],指出“勞動創(chuàng)造幸福,實干成就偉業(yè)”[6]。這些勞動幸福思想,應該深刻地融入到勞動教育的實踐之中,把其中的道理說清楚。

或許有人會認為,“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或“勞動創(chuàng)造幸?!笔且粋€很簡單的常識,每個人都明白其意義,不需要講道理了。其實并非如此。比如,許多學生的直觀感受卻是“勞動帶來勞累”“不勞動的時候更幸?!薄懊總€人都更愿意享受現(xiàn)成的果實”。顯然,“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還需要深入解讀才能被學生普遍接受。

首先,勞動教育需要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消解勞動的勞累性等各種反向推動力的影響,因為勞動本身是具有二重性的存在現(xiàn)象。當然,這里指的不是經(jīng)濟學意義上的勞動二重性,而是哲學存在論意義上的二重性,即勞動具有兩種相反的屬性并且彼此處于矛盾運動中,如積極意義和消極意義、正向意義和反向意義,而勞動教育要思考的是如何推動勞動幸福的正向意義提升[7][8]。任何勞動不可能不帶來勞累,不可能只有開心和享受。勞動是一種能量轉(zhuǎn)換過程,需要體能付出。所以,勞累是自然規(guī)律,是無法否認的客觀存在,也必然具有反向的給幸福帶來負面影響的推力。關鍵是要善于對待這種反向推力。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勞動創(chuàng)造去消解各種勞累所帶來的反向力量,例如面對勞累,需要通過勞動工具改進、人與人合作、休閑調(diào)節(jié)等方式減少勞累性或消解勞動的反向推力。勞動教育需要讓學生從這種二重性的矛盾消解中體驗到幸福和快樂。幸福在本質(zhì)上不是逃避各種消極力量,而是用創(chuàng)造性等人類的本質(zhì)力量化解它。勞動教育在本質(zhì)上可以說是一種勞動二重性的“化解術”。這就是為什么勞動教育不能娛樂化,必須深入剖析其中的二重矛盾運動,以展現(xiàn)勞動教育與在勞動領域進行娛樂體驗的本質(zhì)差別。

其次,勞動教育需要讓學生明白不勞動產(chǎn)生的幸福感來自于勞動付出在先,而不是來自于偷懶或逃避勞動。人們之所以有“不勞動的時候更幸?!钡母兄且驗樾菹⒅皠趧痈冻隽?,需要合理的休息調(diào)節(jié)?!皠趧邮且磺行腋5脑慈被颉皠趧觿?chuàng)造幸?!辈⒉皇钦f要不停歇地勞動,而是在勞動一定時間之后要合理地休閑、放松、自我調(diào)節(jié)。所以,需要把“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或“勞動創(chuàng)造幸福”看成一個完整的包含勞動、休閑、享受、消費等諸多環(huán)節(jié)的鏈條。有勞動付出在先的“不勞動”實際上是“勞動創(chuàng)造幸?!钡囊粋€環(huán)節(jié)。沒有勞動付出在先,就變成了偷懶或逃避勞動而不勞動,就離開了“勞動創(chuàng)造幸?!钡拇筌壍?。事實上,如果沒有與“勞動創(chuàng)造幸?!钡逆湕l對接,不勞動永遠不可能會產(chǎn)生幸福感。假若一個人長期不參加任何勞動,終日無所事事,那他得到的一定只有無聊感和空寂感。勞動教育要倡導的是將勞動參與、生活享受、勞動休閑等各個環(huán)節(jié)貫通起來考慮,讓學生理解“工作和生活兼顧”的幸福。

最后,勞動教育要引導學生將享受建立在不違背“因勞稱義原則”的基礎之上。沒有勞動付出而得到的所謂享受現(xiàn)成果實,實際上是沒有道義基礎的。缺少根基的獲取遲早要坍塌,不可能永久持續(xù)下去。這意味著,沒有“因勞稱義”就沒有未來的確定性,從心理上缺乏踏實感。當一個人處于未來不確定性之中,處于對將來的擔憂和焦慮之中,也就無所謂真正的幸福可言,只不過是暫時的享樂罷了?!靶腋!迸c“享樂”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幸福是內(nèi)心深層次的愉悅,享樂不過是暫時的、表層的感官刺激型快感。當把享受建立在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基礎之上,就有了“因勞稱義”的踏實感,有了相對可預期的未來,從而減少了惶恐和不安。所以,即使不能獲得“大富大貴”,勞動卻能帶給人實實在在的幸福。

當然,“因勞稱義”除了“勞有所得”的意蘊之外,還要有“合倫理”的要求。各盡所能必須與道義進一步聯(lián)系起來,無害而有益乃合倫理的要求。每個人都有用自己的勞動付出去追求幸福的權(quán)利,但不能因為追求自己的勞動幸福而傷害別人的幸福。于是,每個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把這樣的無害原則前置于勞動決策之首,以不做違背勞動道義之事為遵循。勞動是主體見之于客體的活動,會有各種結(jié)果和后果產(chǎn)生。主體在發(fā)動一個勞動活動的時候,需要對相應的結(jié)果和后果有充分的預判,對可能的危害有補救措施,要有合道義方面的事先預防和安排。在無法預判的情況下,要有具體可行的補救方案。這樣才能充分保證勞動的正義性和合倫理性,勞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幸福才會更加持久和具有更高的可享受性。由此可見,勞動教育也是勞動思維(計劃、組織、分析、預測、反思等)的培養(yǎng)和提升。

總之,勞動教育不能簡單地喊“勞動創(chuàng)造幸?!钡目谔枺且獜睦碚摰纳顚哟伟研腋5膩碓春突A與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關聯(lián)起來,讓學生學會同時在放大勞動二重性的正向推力和化解勞動二重性的負向推力中獲得幸福,在勞動、休閑、享受、消費的鏈條中安置幸福的空間,在勞動思維的培養(yǎng)中提升幸福的層級。

三、勞動教育要透析關于奮斗與幸福關系的一些錯誤觀念

勞動教育不僅要充分利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的重要論述以及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著述等重要思想理論資源,把幸福的來源及其與奮斗的關系說清楚,并引導學生投入到誠實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中去追求幸福,而且還要善于批判關于奮斗與幸福關系的一些錯誤觀念。

第一種錯誤觀念:幸福就是解決溫飽問題,吃飽飯穿暖衣就是幸福。對于一個人來說,生物式保存當然是第一位的。然而,生存僅僅屬于幸福的基礎和前提。馬克思說過:“對于一個忍饑挨餓的人來說并不存在人的食物形式……憂心忡忡的、貧窮的人對最美麗的景色都沒有什么感覺?!?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 SimSun; font-size: 16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2em;">[9] 也就是說,如果僅僅是維持生命存在,那么人就跟一般動物沒有多少區(qū)別了,對什么是美也不可能有感覺。人要通過勞動去奮斗,努力爭取生活各方面的幸福。所以生存僅僅是基礎而已,并不等于幸福。人的幸福是要追求高于動物保存式需要的那種屬人的愉悅。所以,幸福是與人的本質(zhì)聯(lián)系在一起的。如果把幸福僅僅理解為解決溫飽問題,那就等于說動物水平的生存是幸福了。顯然,這與馬克思主義的幸福觀是相違背的。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是用勞動換來的,就等于說用勞動構(gòu)建作為人的存在,用勞動確證自己以人的存在方式存在著。簡言之,幸福的程度取決于超越生存需求的高度和厚度[10]。勞動教育需要引導學生理解幸福與人的本質(zhì)的關聯(lián),勞動不僅僅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成為更像人的樣態(tài)。

第二種錯誤觀念:勞動創(chuàng)造幸福,幸福是奮斗出來的,那就意味著無休止地加班加點工作。勞動教育要激發(fā)學生的勞動熱情,讓他們熱愛勞動,會勞動,崇尚勞動,但并不是說要把勞動當作唯一的生存方式。人的存在方式除了勞動以外,還要有家庭和生活,要有個人全面發(fā)展。勞動既是為了“人類的幸福”,也是為了“我們自身的完美”[11]。為他人奉獻和自身全面發(fā)展兩個方面都同等重要。人類勞動不能機械地理解為肢體活動的短暫過程,還包括勞動過程之外的休閑、享受和消費。馬克思在論述人類生產(chǎn)的時候,把它看成是生產(chǎn)、交換、分配和消費四個環(huán)節(jié),從來沒有把勞動僅僅看成是生產(chǎn)產(chǎn)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人們在勞動時間之外,除去滿足生理需要和家務勞動等生活必要時間支出后,剩余的時間屬于個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自由時間為人們提供更多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機會。這樣,幸福與奮斗的關系就要放在勞動的全鏈條下去思考才有生命意義。所以,勞動教育對于學生既要強調(diào)勞動權(quán)也要強調(diào)休息權(quán)。這樣完整而全面理解的勞動才符合“科學奮斗”的意蘊[12]。

第三種錯誤觀念:勞動創(chuàng)造幸福,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當努力奮斗不能得到預設的幸福的時候就應該躺平,停止奮斗。幸福與人們的期待有很大的關系。人們在努力奮斗和拼搏的時候,就必然有對美好生活以及幸福結(jié)果的期待。但是,實際情形卻可能很復雜。比如奮斗的結(jié)果并不如預期的那樣幸福,甚至會帶來挫折感。這當中的原因可能是期待過高,也可能是實際的境況發(fā)生意料之外的變故,也可能是努力不夠或者努力的方式有問題等。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簡單躺平實際上是逃避勞動,不能正視挫折。無論成功還是挫折,都要用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之。只要躺平不違背“因勞稱義原則”也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違背了“因勞稱義原則”而躺平式生存或以過于佛系的方式對待生活,則是有違勞動奮斗精神的。勞動教育需要正視各種躺平現(xiàn)象,善于分析其中的具體根源,深入思考各種有效的突圍之道,切忌憚簡單的說教和嘮叨。

總之,勞動教育需要關注對一些不正確的勞動幸福觀念的分析和透視,及時解答學生的觀念困惑,走出各種可能的迷思困境。

注釋:

[1] 習近平在烏魯木齊接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先進人物代表   向全國廣大勞動者致以“五一”節(jié)問候[EB/OL]. https://www.gov.cn/xinwen/2014-04/30/content_2669765.htm2024-4-22.

[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

[3] 習近平. 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30/c_1118776008.htm2024-4-22.

[4] 習近平. 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EB/OL]. https://www.gov.cn/xinwen/2020-11/24/content_5563928.htm,2024-4-22.

[5] 習近平出席全國教育大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809/t20180910_348145.html2024-4-22.

[6] 在“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到來之際   習近平向全國廣大勞動群眾致以節(jié)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EB/OL]. http://www.xinhuanet.com/2021-04/30/c_1127398943.htm,2024-4-22.

[7] 何云峰,朱丹. 勞動二重性矛盾運動如何推動勞動幸福程度的持續(xù)提升[J]. 理論探討,202204.

[8] 何云峰,齊旭旺. 論勞動教育的本質(zhì)——基于勞動的屬人性與非屬人性及其關系的視角[J]. 南京社會科學,202307.

[9]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1-192.

[10] 何云峰. 新時代深層民生保障:內(nèi)涵特征與實現(xiàn)路徑[J]. 廣西社會科學,202309.

[1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

[12] 潘二亮,何云峰. 高校勞動教育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科學的奮斗精神探析[J]. 青年學報,202206.

何云峰 作者系上海師范大學知識與價值科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人民教育》2024年第9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bbag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