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用愛擁抱機器人教育的春天

——《中小學機器人教育:模式與創(chuàng)新》薦讀

發(fā)布時間:2024-03-20 作者:謝作如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到底什么是機器人教育?2015年4月的一個晚上,我曾經(jīng)向南京師范大學的李藝教授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隨著創(chuàng)客教育的興起,機器人教育也開始熱鬧起來。而透過熱鬧的背后,不過是一批培訓機構或者企業(yè)在自娛自樂,很少有課程教學論背景的學術專家做深入研究。記得在某次全國中小學生機器人大賽活動上,一位德高望重的專家忍不住批評這些“自我膨脹”的培訓機構:不是你們的課上得好,而是學生沒有更好的選擇。換言之,就是傳統(tǒng)課程的學習太無趣了,而機器人教育手腦并用的學習形式,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對機器人教育感情很深,2007年無意中進入這一領域后,一直持續(xù)到現(xiàn)在。正因為在機器人教育的圈子中很難找到課程專家,我總覺得有些迷茫和無助。2012年左右,我無意中發(fā)現(xiàn)李藝教授團隊發(fā)起了“機器人進課堂”項目,非常驚喜。李教授認為面對機器人這一全新的教育內容,應該放開手腳去嘗試,去驗證思路的可行性。他的原話如下:

課程設計不是紙上談兵,必須來自經(jīng)驗。好多課程層面、教材層面的問題,沒有實際教學的驗證,很難下結論,這就需要大量的教師投入做實驗性的工作,從而獲得盡可能豐富的經(jīng)驗去支持課程設計和教材設計。課程專家要積極思考,也要走進課堂,如鐘柏昌博士提出組織教學內容要遵循的“聚類化”思想,是值得借鑒的,是一種積極的嘗試。

李藝教授是鐘柏昌博士的導師。鐘博士也和我一樣,接觸到機器人教育后就沉醉其中無法自拔。如果從2012年開始算起,他已經(jīng)持續(xù)研究了十二年的機器人教育。他的研究幾乎貫穿了中國的中小學STEM教育、創(chuàng)客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的發(fā)展歷程。他帶出來的團隊,不僅為這些領域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同時也成為國內骨干教師,在全國各地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鐘博士的研究經(jīng)歷與我也有很多關聯(lián)。比如,2014年他的國家級課題立項后,將研究生派到溫州中學,我才有機會帶著學生們一起編寫了開源課程《Arduino創(chuàng)意機器人》。而這套開源課程對很多老師來說,既是創(chuàng)客教育的啟蒙課程,也是機器人教育的入門課程。

隨著研究成果越來越豐富,鐘博士也成為了鐘教授。后來他去了華南師范大學,在溫暖的廣州迎來了機器人教育研究的春天。2023年6月,在第六屆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展示活動中有個環(huán)節(jié),就是鐘教授專著《中小學機器人教育:模式與創(chuàng)新》(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發(fā)行儀式,我應邀在發(fā)行儀式上作了幾分鐘的點評和推薦。時間原因,在點評之前我還沒有從頭到尾讀完這本書。

12月的一個周日,我終于抽出時間,在冬日的暖陽下細讀了這本專著。掩卷之后,似乎重新走了一次長達十多年的研究歷程,不禁感慨萬千。專著中好多文章我都讀過,核心理論也聽他介紹過,但是平時碎片化的學習遠不如一口氣讀完來得盡興。機器人教育的本質是什么?機器人教育應該怎么開展?機器人教育要走向何方?鐘教授在專著中都給出了回答。他的回答不是居高臨下拋出一些看似厲害的口號,也不是空洞無物的所謂“制定標準”,更不是簡單轉述某些國外的教育理論,而是扎扎實實地基于他的團隊研究不斷迭代的成果,是學了之后能夠模仿借鑒的成果。從4I到5I,機器人教育將從原來的混沌走向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我尤其佩服鐘教授的文字功底。他避開了復雜晦澀的學術表達,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娓娓道來,甚至還用“‘燈籠’模型”一詞歸納了他的獨特思考,呈現(xiàn)了“逆向工程教學模式”的基本特征,有趣而形象。因此讀這本“巨著”并不吃力,你甚至可能會因為案例豐富而跟我一樣沉迷其中。因為他的研究深入,加上知識面豐富,在書中我們還會得到機器人教育之外的收獲,比如創(chuàng)客教育的本質,比如機器人教育和創(chuàng)客教育、STEM/STEAM教育的關系等。

我期待鐘教授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方向繼續(xù)前進,正如他在展望中寫的“人工智能+STEM”,將機器人帶向“智能”機器人。既然鐘教授在自序中說自己“跨越十年用‘愛’擁抱機器人教育的春天”,那他一定還會繼續(xù)跨越十年,用“AI”來擁抱機器人教育的春天。因為,機器人是最容易激發(fā)人們對人工智能想象的載體,在培養(yǎng)人工智能人才方面,機器人教育自然“義不容辭”。

(作者系浙江省溫州科技高級中學特級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4年03月20日第10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bbag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