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家校協(xié)作,變焦慮為成長

發(fā)布時間:2021-04-12 作者:衣明艷 郎咸燕 尹麗麗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人民教育》雜志

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焦慮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這些不同程度的焦慮如果沒有得到及時調(diào)整,可能會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兒童焦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也需要學校、教師、家長等各方攜手應對:來自父母家人的溫情陪伴與呵護、學校營造溫馨的育人環(huán)境、教師有針對性的積極引導、同伴間的友好相處等,都能幫助兒童及時從焦慮中走出來,度過成長關鍵期。針對當前學校教育中比較常見的三種兒童焦慮現(xiàn)象,我們進行了多元化探索,通過家校合作有效減少兒童焦慮。

一、注重習慣養(yǎng)成與能力提升,緩解學段銜接焦慮

從家庭走向幼兒園、幼兒園升入小學、小學升入初中、初中升入高中等,每個階段的學習成長環(huán)境不一樣,每個階段的學習都有各自的特點。每當孩子步入新的階段,都會面臨新的挑戰(zhàn),需要家庭、社會、教師等幾方面協(xié)同配合,共同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各個學段銜接焦慮期。

大部分學段銜接焦慮是因為擔心能否適應新學段的校園生活和學習,因此提升學生生活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是緩解學段銜接焦慮的有效途徑。關于生活適應能力,我們重點關注兩個方面:一是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及其向?qū)W習習慣的遷移,比如生活自理、規(guī)律作息、每日閱讀等;二是良好行為意識的培養(yǎng),比如時間意識、規(guī)則意識、任務意識等。關于學習能力,我們重點關注自制力、專注力、思考力、溝通力四個方面;同時還強調(diào)要為每個新階段的學習做好兩種準備,即心理準備(如求知欲、向往感、責任感等)與身體準備(如健康作息、運動技能等)。

不僅是學生良好生活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提升需要家校共同參與,有些學生的學段銜接焦慮可能就是家長自身焦慮情緒的反映。入園時擔心“孩子第一次與家人長時間分離,還那么小,能適應嗎”;入學時擔心“零起點入學,這樣沒問題嗎”“40分鐘一節(jié)課,孩子能不能坐得住”;升入初中、高中更加擔心“孩子的成績跟不上怎么辦”“能考上理想的學校嗎”。因此,我們在緩解學生入園焦慮的實踐中,特別注重做好家長工作。比如,通過入園前的家訪、家長會,發(fā)放新生入園指導手冊等幫助家長克服自身焦慮情緒;引導家長正確對待幼兒入園焦慮現(xiàn)象,尤其要共情孩子的負面情緒,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會與他們一起面對生活的變化,在背后默默支持和幫助他們,而不是將家長自己內(nèi)在的焦慮狀態(tài)投射給孩子;理解家長的情感,找到適合溝通的方法,與家長保持反饋和聯(lián)系,建立信任與支持等。

在學校工作方面,我們強調(diào)講究方法,科學應對。首先是科學識別學生焦慮。因每個孩子的性格、家庭環(huán)境不同,其產(chǎn)生焦慮的表現(xiàn)也不相同。有的表現(xiàn)出不安、緊張、恐懼等心理癥狀,有的表現(xiàn)出坐立不安、面部表情不自然等行為癥狀,還有的表現(xiàn)出皮膚潮紅或蒼白、尿頻尿急、窒息感等軀體癥狀,教師要細心觀察、耐心傾聽、仔細識別。然后要深入分析學生焦慮原因,從家庭、學校和家校共育三方面尋找相應的解決對策。我們在實踐中總結(jié)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比如讓學生提前走進新學校親身體驗,多通過語言引導給予積極的心理暗示,榜樣激勵,請高年級學生與新生一起互動交流,讓學生對新的學習生活產(chǎn)生期待等。

二、增強學習規(guī)劃與自我管理能力,未雨綢繆幫助兒童度過開學焦慮期

開學焦慮是很常見的兒童心理現(xiàn)象。在度過漫長的假期后,大部分兒童都會或多或少在假期末尾感到緊張焦慮。有的孩子是擔心尚未完成的假期作業(yè),有的孩子是對新學期未知的學習內(nèi)容感到懵懂無助,還有的孩子是對假期生活向?qū)W習生活轉(zhuǎn)變感到焦慮。其實,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開學焦慮的產(chǎn)生主要集中在學習生活上。

學生如何才能從假期學習生活順利地過渡到新學期的學習生活呢?

我們把工作重點放在學生學習規(guī)劃能力與自我管理能力的增強上。

一是注重學生假期規(guī)劃,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規(guī)劃和管理假期學習生活的能力。放假前,教師會在班級微信、QQ群中發(fā)放假通知及注意事項,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制訂個性化的假期學習和生活計劃;假期中,提醒家長和學生注意假期計劃的進度安排;開學前,提醒家長和學生注意假期計劃的查缺補漏,同時調(diào)整家庭生活作息時間。

二是注重新學期的學習規(guī)劃。比如可以提前把新學期的活動安排、課程表等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提前熟悉,減輕他們對“未知”的焦慮;引導學生樹立新學期的學習目標,并根據(jù)目標規(guī)劃自己的學習。

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學習、規(guī)劃學習。在幼兒園階段,側(cè)重孩子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保護,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規(guī)劃意識;學生升入小學后,要引導學生學會制定合理的中短期學習目標,正確認識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到了初高中階段,要注重學習意義的找尋,引導學生確立中長期學習目標,讓學生正確看待考試與考試成績等。

三、充分給予尊重與愛,關注“二孩焦慮”問題

2015年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以來,越來越多來自二孩家庭的孩子走進校園。當許多家庭沉浸在迎來第二個寶寶的喜悅中時,我們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二孩家庭中老大的焦慮問題開始顯現(xiàn)。

曾經(jīng)有一個大班的寶寶,在有了弟弟以后近一個月的時間內(nèi),整天悶悶不樂。我們通過與家長溝通進一步了解到,孩子在知道媽媽懷孕后,曾多次指著媽媽的肚子跟媽媽商量,“等弟弟生出來,立刻把他送出去”。原來,孩子是擔心:“爸爸媽媽是不是不喜歡我了?”這已不是我們第一次發(fā)現(xiàn)“二孩焦慮”問題。再看新聞報道中很多學生尤其是處在青春期的學生,面對家里要添新成員,厭學、逃學、離家出走……家長和學校要及時關注“二孩焦慮”問題,積極正確引導,幫助孩子愉快地接納家庭新成員。

對于“二孩焦慮”問題,我們在學校工作和家校工作中,強調(diào)充分給予孩子尊重與愛。

一方面,“二孩焦慮”問題的解決主要在家庭,我們在家校工作中以專業(yè)為基礎進行積極引導。比如,建議家長在決定是否生育二孩時提前與老大商量,因為讓孩子參與到家庭大事件的決策中,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在這個家庭中很重要,是被認可、被尊重的。依戀理論認為,孩子與其照顧者(一般為母親)之間要保持健康的依戀關系。我們建議母親盡量多陪伴老大,讓孩子的依戀關系不發(fā)生太大變化;同時鼓勵父親積極參與老大的各項學習、生活活動,與老大建立更親密的關系。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要適時地讓老大參與到照顧、陪伴弟弟妹妹的過程中,體驗到依戀關系中特別重要的愛與信任。

另一方面,在學校工作中,我們也注重相關內(nèi)容的引導。比如,借助繪本故事等形式,多給孩子講講弟弟妹妹出生后可能會發(fā)生的趣事;開展混齡活動,引導孩子照顧保護比自己更小的弟弟妹妹,體驗有弟弟妹妹的快樂等。

我們始終相信,焦慮對孩子而言是一種發(fā)展性適應問題,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一定會克服焦慮,變焦慮為成長。

(衣明艷 郎咸燕 尹麗麗 作者單位均系山東省濰坊市臨朐中學幼兒園)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bbag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